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“文明之花”盛开的地方

    信息发布者:大寨子集市
    2019-07-30 09:49:16    来源:宁夏新闻网   转载

     “村里的道路有专人打扫,树木有专人修剪,环境优美,空气新鲜,比住在城里舒心。”7月11日,隆德县城关镇咀头村村民卜巧娟坐在村文化广场树荫下,看着广场上玩耍的孙子,喜悦安详。

      村口花园里的草木郁郁葱葱,村中心广场干净整洁;宣传敬老爱亲的文化栏前,常有村民驻足阅览;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长廊,图文并茂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;房屋墙壁上的一幅幅农民画,生动讲述着新时代乡村催人奋进的故事。

      卜巧娟的子女都在城里,多次请她进城一起生活,被她婉拒。

      在卜巧娟眼中,农村生活不比城里差,而且越来越方便。“不会养牛,有畜牧师上门免费教;头疼脑热,打一个电话,就有医生上门诊治;想学厨艺,城里大厨志愿到村里教。”今年53岁的卜巧娟过去从未想过,农村生活也会如此惬意。

      村民口中、眼中的便捷生活,与村里的志愿服务队分不开。

      咀头村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7年3月,分为党员先锋服务队、理论宣讲服务队、卫保服务队等8支队伍。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,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、贴近群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普及学习雷锋、奉献他人、志愿服务的理念。2018年,志愿者服务队与文明实践站、爱心传递站、便民服务站、文化活动站和实践广场组成咀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面向群众开展理论宣讲、主题教育、文明文化宣传。

      “群众需要什么就讲什么,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宣讲。”村会计兼文明实践站管理员魏栋栋说,志愿宣讲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,全由行家里手当讲师。

      “身兼数职”的魏栋栋还兼任法律普及服务队队长,负责调解村民的矛盾纠纷。“自村里文明实践站成立以来,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少,大部分能在村里化解,根本不用去司法所。”魏栋栋说。

      村民王小兵早前因缺资金、不懂技术成为建档立卡户。2014年,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,王小兵开始养牛。一年之后,他从2头牛发展到11头,并流转40多亩土地种植青贮饲料,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800元增加至6300多元,成功脱贫。脱贫后的王小兵还经常帮助村里乡亲耕地干活。他经常乐呵呵地对人说说:“邻里之间相互帮助是应该的。”

      村民齐喜红家中有6口人,其丈夫常年外出务工,公公婆婆均重度残疾。齐喜红平时既要照顾老人孩子,又要打理家务,特别是对瘫痪在床的婆婆悉心照料,得到全村人称赞。每逢有人夸赞,齐喜红总是谦虚地说:“我只是尽了自己的责任”。

      “文明实践站坚持学思用相结合,知信行相统一,引导全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、文明守法、崇德向善,促进家庭和谐。”咀头村村支书赵凯说,文明实践站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,营造良好的文明乡风。

      咀头村的爱心传递站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,陈列社会捐赠的物品,村民通过积分兑换物品;文化活动站配有各类书籍及乐器,全天向村民开放。实践广场是一个集休闲、学习、娱乐为一体的农村公园,图文展示的内容涉及红色教育、文眀礼仪、科学文化、法律法规、家风家训、移风易俗等方面。

      不仅是咀头村,在凤岭乡李士村,今年70岁的村民李万青,每天清扫完自家的院子后,总要将村里几公里的道路清扫干净,几十年来从未中断。

      一次,村民张亮家有事,村里志愿者前往帮忙,疏导交通、招待客人,在志愿者帮助下,让繁杂的事变得简单易行。“一个村就是一个大家庭。”李士村村主任李志伟说,李士村有5个志愿服务队,390多名志愿者,为村民提供各种服务。

      隆德县通过建立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搭建起连接群众的桥梁。并结合每一个村的实际,推行志愿服务“一村一特色”,通过讲、帮 乐、树、行等形式,打通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志愿服务的文明之花在隆德大地盛开。(记者 剡文鑫)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